一、立德树人,贯通“安全即教育”理念
民航学院始终牢牢把握“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坚定践行“生命安全全周期,航空安全全链条”的育人理念,积极构建起“课堂有温度、实践有深度、安全有厚度”的多维育人体系,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学院坚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领航,为教师的专业成长铺路”的办学理念,通过强化党建引领、深化“三全育人”机制、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系统引导学生树立航空报国的使命意识与高度的安全责任感,致力于培养既怀“红心”坚定理想信念、又具“匠心”精湛专业技术、更秉“航心”专注民航事业的复合型高素质人才,为民航强国建设提供坚实支撑。


二、思政育人显实效,筑牢民航人才根基
民航学院始终紧密围绕国家发展战略与民航行业人才需求,将思想政治教育与航空专业能力建设有机融合,持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不断强化课程思政体系建设,致力于培养兼具家国情怀、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民航专业人才。
学院通过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常态化志愿服务、系统性课程思政建设等多项活动,全面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坚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育人过程中,师生协同联动、密切配合,共同构建并完善了涵盖“教书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文化育人”六位一体的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工作新格局,学院教育教学质量持续提升。三年来,学院教师获校级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三等奖1项,获校级第五、六届“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大练兵活动”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学院荣获“课程思政优秀组织奖”,展现出学院在思政教育与专业教学深度融合方面的扎实成效。


三、深化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校企联动精准发力
学院高度重视产教融合与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建设,积极搭建多层次、多类型的校企合作平台,与行业多家知名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关系,如中国东方航空公司、中国南方航空公司、海南航空公司、顺丰航空公司、新加坡航空工程公司、龙浩飞行学校、甘肃泛美飞行学校、陕西凤凰飞行学校、西北航训股份有限公司、西安飞鹰亚太航空模拟设备有限公司、长安航空有限责任公司等。学院大力推进启发式、探究式与参与式教学方法改革,着力强化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实践能力培养。并持续探索模块化教学与实践基地联动的运行机制,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有机衔接,为实现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坚实支撑。



四、科研创新促发展,师资队伍结硕果
学院高度重视科研能力提升与青年教师培养,着力构建两者协同并进的双驱动发展机制。2022年7月独立运行以来,已承担6项国家及省部级纵向项目,其中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陕西省科技厅项目4项,陕西省社科联项目1项。承担企业横向项目40余项,科研到款500余万元。学院教师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申请/授权国家专利8项。科研成果的数量与质量持续提升。
为系统推动青年教师成长,学院创新实施“教学+科研”双导师制,为每一位新入职教师配备教学导师和科研导师,提供从课堂教学设计到课题申报的全周期帮扶与指导。在此基础之上,学院打造“新航人”青年教师发展计划,通过集中培训、跨学科交流、企业实践等多种途径,全面提升其教学与科研双向能力。目前,该机制已取得明显成效,已有青年教师成功晋升副教授,教学业绩和科研水平显著增强,逐步成长为学院高质量发展的中坚力量。


五、专业竞赛捷报频传,工程素养显成效
学院高度重视“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改”的教育理念,持续发挥学科与科技竞赛在工程教育创新和人才培养中的引领与推动作用。近三年来,学院在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方面成效显著,共立项创新创业计划项目4项,其中包括国家级项目1项、省级项目3项。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中荣获省级三等奖1项,体现出学生良好的创新与实践能力。
学院重点建设和培育模拟飞行锦标赛、交通运输科技大赛、民航服务技能大赛三项“专业品牌赛事”,在各类高水平竞赛中屡获佳绩。在模拟飞行锦标赛中表现突出,荣获国家级奖项9项;在交通运输科技大赛中,获得省级团体奖3项;在民航服务技能大赛中,获省级团体奖1项。此外,学院师生在其它各类科技创新竞赛中获奖超过40项,其中国家级13项、省级8项,竞赛成绩持续提升,充分反映出学院教学改革与实践育人体系的扎实成效。





六、拓宽国际视野,加强国际交流
学院积极探索国际化航空人才培养模式及路径,已取得初步成果。与新加坡航空工程公司合作建设国内第一个“新航工程定向培训与人才培养基地”,第一期学生共10人已完成国内近1000课时的第一阶段培训,已赴新加坡开展第二阶段的培训及在新加坡航空工程公司就业。此外,成功推选4人参与赴美带薪留学项目,有1名学生被澳大利亚悉尼科技大学录取为硕士生,海外升学和研修成效初显,逐步形成多渠道、多层次国际化人才培养新格局。

展望未来,西安航空学院民航学院将以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为契机,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产教融合机制,积极构建协同育人新格局,致力于培养更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高素质应用型民航专业人才,为服务航空强国战略和助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更大力量!(文、图/民航学院 审核/丁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