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

当前位置: 首页 -> 西航要闻 -> 正文

西安航空学院2016年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精彩纷呈

信息来源:校团委 发布日期:2016-08-05 访问量:

为深入推进实践育人工作,充分发挥社会实践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不断提升大学生思想认识水平、专业理论素养和服务社会的能力,学校团委不断加大对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投入力度,在队员招募、专题立项、实践培训、成果要求等多个环节进行创新。以“青春建功‘十三五’ 携手共筑西航梦”为活动主题,在全校范围内招募成立了14支校级社会实践专题队伍,于七月中旬起分赴祖国各地,开展学习宣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讲“四进四信”主题精神、服务调研新农村建设、追寻红色革命精神、学习传承传统文化、关爱弱势群体志愿服务、社会调查、科教文化下乡、“向毒品说NO”等主题丰富、形式各异的社会实践活动。

支教队员为孩子们进行机器人表演

支教队员为当地的孩子们科普航空知识

远航支教队作为学校重点立项团队之一,深入安康市镇坪县洪石小学开展爱心支教活动。队员们的竭力付出获得了当地学生群体、家长民众及政府部门高度赞扬,镇平县副县长刘美琳冒雨亲临活动现场看望和鼓励支教队员。寓教于乐的教学形式、特色鲜明的教学内容、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深入浅出的人生哲理令当地小学的孩子们受益匪浅。今年,远航支教队突出“讲述航空故事、科普航空知识”,给大巴山里的孩子们带去了航模表演和机器人表演。让航模在千岩万壑间起起落落,让机器人在大巴山深处轻舞飞扬。活动结束时,支教队员同孩子们依依惜别,展现了实践队员与洪石小学孩子们的深情厚谊,正所谓“三尺讲台,小小教室,奉献青春,承载梦想”。

赴榆林神木的“扬帆红色行 践行青春路”实践队连续走访拜谒神木县博物馆、神府红军纪念馆、神府革命纪念馆、神府烈士陵园等,了解神木历史发展脉络,感受当地悠久的农耕文明和草原文明交融共进、层叠兴替的发展历程;重温神府革命根据地在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发挥的重要作用和无数英雄事迹。在聆听九十余高龄老红军、老八路温治祥老爷爷的革命故事中,队员们仿佛身临激烈而艰辛的昔日革命情境,亲身感受无数革命先烈顽强抗战、保家卫国的大无畏情怀。此次实践活动将重走长征路与“一带一路”学习实践有机结合,强化活动效果。

学生红十字会志愿者开展救护培训活动

学生红十字会志愿者开展救护培训活动

由学校学生红十字会志愿者们组建的“放心爱”社会实践队,他们坚信“青诚筑梦 生命因奉献而精彩”,十多名志愿者分赴四川省乐至县及陕西省镇坪县洪石小学开展民情调研、救护培训活动,活动为期十天。他们深入村庄、社区、敬老院、孤儿院、小学课堂,与那里的孤寡老人、留守儿童、社区中心、政府部门、助贫好人积极接触、倾心交流,走访调研中,体察民情、了解社会;行程中,乐至县孤儿院负责人黄阿姨的爱心事迹最让志愿者们牵挂感怀,黄阿姨以一己之力,用自己的大爱和奉献18年来持之以恒资助关怀当地困难儿童,在她创建的孤儿院里,一批又一批孩子在这里温馨成长直至为人父母、回报社会,走访中,志愿者们自发鞠躬致敬黄阿姨。与此同时,志愿者们倾情奉献专业所学,所到之处积极开展初级救护知识培训及禁毒宣传教育等实践活动,内容包含:头部、手部、截肢、单双肩、单双胸的创伤处理和包扎方法,翻转急救体位、气道梗塞的急救措施以及心肺复苏操作方法,四川省乐至县电视台对活动进行了专题采访报道。此次“放心爱”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除在学校专题立项,同时受到陕西省慈善文化研究中心、西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项目支持和资助,多方单位积极协作、凝心聚力为传播弘扬红十字会精神及道义倾力奉献。

志愿者在四川省乐至县开展救护培训活动

学校各二级学院结合各单位专业属性、学生特长,亦积极申报实践项目,指导实践活动。人文学院社会实践队奔赴甘肃省兰州市,与甘肃省心理咨询师协会积极联络,商谈确立双方长期基地合作协议,并协同甘肃省健康管理研究会、甘肃省科协学会、兰州市心理健康工作者协会等单位,前往甘肃省岷县西乡镇开展“关爱岷县灾区儿童献爱心活动”,为那里的孩子送去爱心物资并协助幼教老师积极开展灾区儿童心理重建培训学习活动,通过这些活动让孩子们感受到来自社会的温暖与关心。材料工程学院社会实践队前往西安市周至县楼观台九年制学校定点开展关爱儿童志愿服务活动,跋涉数十公里挨家挨户走访调研留守儿童与困难儿童生活学习状况,在尽力解决实际困难之余更多地给予孩子们坚定的支持和鼓励。车辆工程学院及计算机学院的实践队员们分赴延安革命教育基地及西安市八路军革命纪念馆等调研学习,积极追寻红色革命精神。

我校社会实践队员与当地学生合影

主题多样、形式创新的社会实践活动,体现了学校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与社会责任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理论知识,磨砺意志,增长才干。此外实践队员们的优异表现也受到了各地实践单位、领导和群众的高度评价,产生积极的社会影响,扩大了学校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与此同时,扎实而显著的活动效果并不预示着活动的结束,在余下的暑期时间内,仍将有数十支实践队伍及学校近万名学生青年分赴各地开展各种形式的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为参与社会、了解国情、奉献基层积极准备着。(文、图/校团委 张新鑫)